民族团结故事|王顺友:“马班邮路”忠诚信使
(图片来源:中国民族报电子版)
王顺友,苗族,1965年11月生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,200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85年10月参加工作,32年间奔走于木里县城——白雕、三角垭、倮波乡,坚持马班投递。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敬业奉献模范、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、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等荣誉,被百姓们亲切的誉为中国邮政“马班邮路”忠诚信使。2012年,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2021年5月30日,王顺友因病逝世,享年56岁。
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我国西南边缘,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,东跨雅砻江,西抵贡嘎山,南临金沙江,北靠甘孜州,紧连青藏高原。全县以藏族为主,还生活有彝、汉、蒙古、纳西等21个民族,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。过去,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影响,木里县的28个乡镇不通公路和电话。截止2015年,全县通乡油路里程仅60多公里,通村硬化路不足30公里,通乡通畅率44.8%,通村通畅率8%。全县除县城外,马驮人送成为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。在平均海拔3100米、相对高差4488米的雪域高原上,以王顺友为代表的马班邮递员,几十年如一日的在15条邮路上艰难跋涉,为各族群众通信送报。
(图片来源:百度图库)
在王顺友的28天“长征路”上,有海拔5000米、一年中约半年被冰雪覆盖的察尔瓦山,也有回寒倒冷,地势险峻,遍布原始森林的雅砻江河谷。一天里经历严寒到酷暑,一趟路遭遇冰雹、泥石流、暴雪已是危机四伏的马班邮路上的家常便饭。1988年7月,王顺友滑索道横渡雅砻江前往倮波乡时,挂在索道上的绳索突然断开,他从两米多高的空中重重地摔到了沙滩上,邮包掉入了湍急的江水中,不善游泳的他从地上抓起一根树枝心急如焚地跳进江中,拼尽全力才将邮包捞起。还有一次在“九十九道弯”处,一只山鸡从羊肠小道边飞出,惊得骡马乱踢乱跳,一旁的王顺友被马蹄踹中了肚子倒在了地上。休息片刻王顺友强忍着疼痛慢慢站起来,踉跄地牵着马继续上路。这次遇险让王顺友的大肠短了一截,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,后期经常隐隐作痛。
(图片来源:百度图库)
由于马班邮递员常年行走在沟壑纵横,气候多变,海拔平均5000米的山地中,他们吃着煮不熟的米饭,夜里搭帐篷伴着狼嚎入眠,几件衣服扛过漫长旅途中天气的骤变,头疼、风湿病、胃病、肝病成了最为常见的职业病。多年来,行走在这条邮路上的邮递员平均职业年龄仅为四十六、七岁,而陪伴他们的骡马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劳作方式骡马的生命极限。除了沿途的艰险,孤单才是最难以疏解无奈的。王顺友曾说:“这条孤独的路上只有我一个人,在大山里,常常两三天都见不到一个人,等到了晚上是最孤独难捱的,只有马儿和流星陪着我,每每到了这个时候,我需要喝点酒才能让时间过得快一点。”在独自一人的跋涉中,王顺友解闷时自言自语的话,都日久积累为了山歌。
马班邮路无尽头,
脚印蹄声谱春秋。
谁知三九夜难熬,
烈酒山歌解忧愁。
......
王顺友的邮路大约180公里,往返需要一个月左右。在儿子王银海儿时的记忆里,父亲王顺友总是消失不见。王银海上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时,曾被父亲从乡下带到县城生活,要送信时,王银海会被爸爸放到同事家暂住,“爸爸去哪儿了”成为他时常挂在嘴边的问题,而父亲同事那句“你爸爸下乡去了”也成为王银海童年挥散不去的失落。上二年级时,他又被父亲带回乡下,父子一个月见一次面成了惊喜,父亲的温热的模样也日益淡化为王银海记忆中模糊的轮廓,他心中对父爱的渴望也逐渐化作埋怨,埋冤父亲为什么不多一点时间陪他、多关心他。
王银海上初二那年,终于得以机会零距离体验父亲的工作,与父亲一起踏上送差之路。天色未亮,王银海的母亲便把马喂饱,备好干粮和从县城里取回的报纸、信件。邻居还未醒来,他们一老一少一马就已经出发。没走两天,王银海就累得瘫倒在地,尽管父亲会让他骑在马上,但因为长期旅途中,马不仅要驮包裹信件,还要驮衣物干粮,为了保证及时投递信件和报纸,不久父亲便会把他从马背上抱下来。回想起那次与父亲艰苦的旅程,王银海曾感慨“我才走了邮路的一小段,而他已往返走了10多年。”也是因为那次与父亲难得一遇的旅行,王银海开始明白父亲的不易,惊叹父亲独自熬过的艰辛,敬佩父亲执着坚守、100%精准投递的勇气与责任。2006年,王银海追随父亲的脚步,成为了邮政木里公司的一员。
(新华社记者 谢佼 摄)
(图片来源:搜狐新闻)
王顺友的同事何勇,在1987年接过父亲的班,进入邮局工作。“我和王顺友跑同一条线,但不同方向,我负责列瓦、下麦地、芽租三个乡,他负责木里县城至白碉乡、三桷桠乡、倮波乡、卡拉乡、李子坪乡的邮件投递工作。我来回一趟需要两天,他来回一趟则需要十四五天。那时,亲人和兄弟姐妹都在老家,几个同事聚在一起,就是最亲的人。”在何勇的印象里,王顺友工作起来“倔”得像一头牛,“我们有时还会偷懒,他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,工作上没得商量。
44岁的蔡顺华与王顺友同村,在木里县邮政分公司综合办公室任出纳。王顺友跋山涉水与马同行在邮路上时,蔡顺华还在学校里读书。年少的他看到王顺友一走二十多天走村窜户送邮时件,心里深深种下了敬佩的种子。1999年,蔡顺华进入当地邮政工作,与王顺友成为了同事。在蔡顺华眼里,王大哥讲话幽默风趣,工作勤勉尽责。每一次从北京参会领奖回来,王顺友一如既往地牵过马缰绳,熟练地捆扎打包好邮包,再次踏上一人的旅程:一个人,一匹马,一捆邮包,一支自言自语即兴编纂的山歌,一抹坚定将邮件精准投的背影……
(图片来源:搜狐新闻)
2017年,木里县29个乡镇中的最后一个乡、王顺友往返奔波了32年的三桷桠乡通了公路。2020年,国家级贫困县木里县脱贫摘帽,一条条通乡的公路代替了过去的马托人送,乡亲们用上了互联网和手机,邮递员们也都骑上了摩托车和汽车。2021年5月30日,中国邮政“马班邮路”忠诚信使王顺友因病逝世。20年来,王顺友在雪域高原上跋涉历程约26万公里,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、绕地球赤道6圈。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、杂志700多份、函件1500多份、包裹600多件;投递准确率达到100%。在王顺友逝世不久后,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办发出通知,要求全系统进一步学习宣传王顺友同志的先进事迹,弘扬他身上所体现出的“忠诚执著、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、乐观向上”精神,不断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,切实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推动邮政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。
(图片来源:百度图库)
2005年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】颁奖词
尽管梁山上的索玛花凋谢了,但它却将万千精神的种子播撒于人心间。“他朴实的象一块石头,一个人,一匹马,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。他过滩涉水,越岭翻山,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,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薪。路的尽头还有路,山的那边还是山,近邻尚得百里远,世上最亲邮递员!”
(封面图来源:东亚经贸新闻)
作者|马鑫
顾问|青觉
主编|严庆
监制|王伟
编辑|韩佳钰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